模具是指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形、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模具广泛用于冲裁、模锻、冷镦、挤压、粉末冶金件压制、压力铸造,以及工程塑料、橡胶、陶瓷等制品的压塑或注塑的成形加工中。
随着现代化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模具工业在其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制造生产过程中,模具本身品质的好与坏往往决定了生产产品时的效率、质量和成本因素。目前,我国模具产业已建立起了包括模具技术研发机构、模具生产和供应体系在内的完整工业体系,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有长足发展。
从宏观层面来看,模具市场的前景取决于全球经济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新兴市场的崛起,模具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此外,随着制造业的不断转型升级,模具行业也将从中受益。从微观层面来看,模具市场的前景取决于技术创新和品质服务的提升。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推动下,模具制造企业加大了技术研发投入,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智能化水平。同时,模具制造企业也加强了品质服务体系建设,给客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
消费电子主要是指广大消费者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子产品,一般小巧便携、操作简单。狭义消费电子产业指开发、制造家用影音设备、PC多媒体、手机、便携影音、汽车电子等消费电子终端产品,涉及研发设计、零部件生产、产品组装的整个生产环节的企业集群;广义消费电子产业则在狭义的基础上还包括了提供资讯、娱乐和广告等服务内容提供商,以及广电网、电信网和互联网等通讯传播网络的渠道服务商在内的服务业。
伴随消费电子产品的不断延展,单一功能的产品也出现多元化的趋势。消费电子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为芯片、半导体、传感器、显示屏、有色金属、塑料等原材料、中游为消费电子行业,主要产品有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视频播放器、可穿戴设备等;下游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销售渠道到达终端消费者手中。
消费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涉及计算机、通信、家电、医疗器械、电子电气等多个行业门类,其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和消费电子产业的迅速发展壮大,得益于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提高,它一方面丰富了产品市场,从而更好地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需求愿望,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产业的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增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水平。当前,中国消费电子产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5G、物联网(IoT)、智能设备、人工智能等正成为推动行业转型发展的主要力量,促进了包括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和工业传感器在内的多种设备的普及应用。
我国消费电子行业得益于居民消费水平持续提升以及消费电子市场需求的旺盛,实现了健康快速发展。同时,消费电子产品更新迭代快速,推动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市场规模的迅速提高,也为消费电子行业市场规模不断高升带来了十足的驱动力。
高端装备制造业分为智能制造装备、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五个行业。其中航空装备制造行业可分为飞机整机制造、航空发动机及航空设备与系统三大类。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涉及的细分行业包括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数控机床、工业物联网、工业软件等。我国智能制造装备的技术难度不断提升,未来仍将朝自动化、集成化、信息化方向发展,随着智能制造装备的技术升级将导致机器人系统、自动装配线以及能够自动监测和调整制造过程的智能制造设备需求的增加。
汽车模具及汽车部品的研发与制造,是公司的核心业务,基于公司在汽车模具多年的技术积累与客户积累,公司将逐步提升自身的生产及业务能力,努力成为汽车轻量化零部件和智能部件总成的专业供应商。公司服务的汽车行业客户有宝马 BMW、日产 NISSAN、丰田 TOYOTA、本田 HONDA、大众 VW、福特 FORD、广汽 GA、小鹏、理想等以及佛吉亚集团(Faurecia)、彼欧(PlasticOmnium)、延锋集团等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总成生产企业。
通讯及消费电子产品业务,是公司成熟而稳定的主营业务,长期为华为 Huawei、中兴 ZTE、思科 Cisco、TCL、三星SAMSUNG等国际品牌厂商提供精密构建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高端装备,是公司战略转型业务,该业务板块以半导体装备、航空航天、物联网机器人为主。服务客户有莱特兄弟、先进科技ASM、DEK、R&S集团等知名厂商。
公司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报告期内公司荣获2020-2023年度中国模协“精模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中国模协标准化示范企业荣誉称号。未来公司将继续通过“软”、“硬”实力的提升,更好的服务客户,提高客户满意度和粘性,从而使公司在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力地位,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公司以模具制造为核心,是集工业设计产品开发、模具设计制造、精密结构件、整机集成为一体的智能制造供应商。
在生产方面,公司主要以自主研发、自主生产为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了健全的生产管理体系。公司根据销售部提供的订单或市场需求预测,生产计划部门结合公司的生产能力及员工情况制定年度生产计划和月度生产计划。制造部门根据经审批的生产计划、结合订单和库存情况制定具体生产任务并实施。品质中心负责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推行“精益生产”,通过整体优化、合理配置,保证产品质量、成本目标和用户需求。
在采购方面,公司根据客户订单情况进行采购,同时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选择性提前采购备货,公司采购部负责统筹管理公司的采购工作,负责采购计划编制、供应商开发与管理、采购实施、合同及订单管理、订单履行、物流运输等工作。公司经过多年业务积累,已建立了各类原材料产品的合格供应商名录;同时,采购部负责实时跟进采购信息、追踪订单交付、结算等。
在销售方面,公司采用向客户直接销售的模式,紧贴客户。公司通过行业展会、网站推广、客户介绍、集中客户拜访等方式开拓市场,公司坚持“专业、团队、技术、服务、品牌”的营销理念,配备专业的销售团队,与行业龙头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注重深化客户服务,传递产品价值。
公司在汽车内外饰件和功能件模具方面积累了大量设计制造经验,建立了完善的模具设计标准体系和模具制造工艺标准体系,将公司已有的标准整理规范化,根据实际生产与模具行业技术发展,制订各种新的工艺技术标准,模具设计标准体系涵盖汽车注塑模具、通讯注塑模具的浇注系统、温控系统、成型系统、脱模系统、顶出系统、模架系统等。模具制造工艺标准体系包含模具零件CNC编程与加工、EDM电极制图与编程加工、WEDM编程加工、深孔钻编程加工、模具装配、试模包装等内容。并且基于标准化进行自主研发,长期开发模具设计、编程加工、自动检测、智能注塑成型等应用功能软件,实现高效规范的模具智能生产升级优化,提升模具品质、实现降本增效。相关模具3D、2D设计制图软件、加工编程软件均已在模具行业中多家企业进行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基于单腔双色汽车模具技术、深腔产品的低压注塑成型技术、汽车前端模块塑包钢模具成型技术、注射压缩成型模具技术、汽车燃油箱多层共挤吹塑模具技术、SMC热压成型模具技术、叠层模具技术等方面已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多次荣获中国模协精模奖,可应用于节能环保、汽车轻量化、智能操控体验等领域。
公司把握汽车行业零部件成型发展趋势,在连续纤维复合成型技术上进行研发与应用转化;目前纤维复合注塑成型技术,在连续纤维复合注塑成型工艺、碳纤维玻璃纤维的长纤与短纤的复合成型技术、纤维复材配方、纤维复材轻量化产品开发设计、成型模具结构设计、复材注塑成型模拟分析、纤维复材与金属复合成型产品技术等创新研究项目中开展全面的轻量化复材工艺技术的研发,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汽车高性能结构件,以及为客户轻量化发展目标提供优质的产品解决方案。
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公司在工业设计上具备国际化产品设计能力,有效拉动整机高端装备业务的提升,在高精密的半导体精密制造设备与精密航天装备航空模拟驾驶舱等生产制造领域,实现技术与生产能力的突破,成为公司精密制造业务新的增长点与技术创新领域。
公司在塑胶、五金产品成型及产品集成装配上,具备自主开发设计与制造的自动化生产线建设能力。能够快速对客户产品生产工艺流程进行自动化生产流水线的转化开发并导入应用,实现客户产品导入迅速,并能够快速反应实现生产环节的提效增速,以高效稳定的自动化服务建立客户产品的优势。
公司通过产学研用合作,掌握高精密超声加工技术,实现各种金属、非金属脆硬材料的精密尺寸加工成型,为各类制造企业提供难加工材料高效精密加工整体解决方案。超声加工技术,使公司从基础的金属切削加工升级到玻璃、陶瓷、碳纤、硬质合金等类型材料产品的高精密加工,能够为航空航天、高档汽车、精密数码电子、高档消费类产品提供更加丰富的加工成型解决方案与精密制造服务。超声加工技术的生产能力,极大的提升了公司业务支持形态,能够为更加广阔的市场客户与高端产品提供服务与支持。
公司坚持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公司对模具、汽车、5G以及新兴高端消费产品领域的前沿技术和智能自动化信息技术进行研发与应用,同时拥有以模具产品设计和制造为中心的多项核心技术。
报告期末,公司及子公司拥有741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53项,实用新型专利489项、外观设计专利32项,软件著作权167项。
1、受外部因素影响,市场需求和行业竞争加剧,导致订单量不足,2023年销售规模、销售价格皆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原有固定成本无法快速降解,对公司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2、公司统筹各生产单元搬迁至东莞湾区智造基地,最大化利用公司的自有厂房资源,便于集中高效管理,在此期间产生的管理成本、搬迁费用对本报告期的利润指标产生一定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 654,387,480.51元。主要系公司宝安区石岩街道银宝山新城市300778)更新单元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预计取得的资产处置收益和搬迁补偿收益。
公司凭借在模具行业多年积累的技术研发、设备投入、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综合优势,以模具为核心,对各产业板块深度整合,坚持市场导向,准确、及时把握市场发展趋势和新技术新产品变化动向,积极调整竞争策略,增强市场竞争优势,拓展销售渠道。
公司将按照所在智能装备行业发展趋势,结合公司实际经营情况,合理定位公司产品战略目标,一方面坚持主业,对主营业务产品技术进行夯实;一方面利用技术优势,增加高附加值产品,摒弃低利润业务,产品向高端客户群转移,公司依托多年制造经验优化业务结构,拟从单一模具及结构件向结构件模组、装备整机制造升级转型。
公司亦积极精简组织架构,强化内部管理,同时积极完善内部人员的整合和优化。公司统筹各生产单元搬迁至东莞湾区智造基地,最大化利用公司的自有厂房资源,实现集约化的高效运行管理,合并管理进一步精简架构,将有效减少各项费用及管理成本,对整体效益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行业的发展与经济环境及政策密不可分,国内外经济形势及政策的变化,如:地缘、国际能源变化等对经济环境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可能会影响到公司产品的销售和收入的增长。公司会及时制定针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的有效防范机制,同时依托各项优势勤练内功,争取创造新的业绩增长点,并且密切关注宏观经营环境和政策的变化,积极快速的处理与应对其带来的风险和挑战。
公司所处的大型精密注塑模具及结构件行业产品众多、集中度较低,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竞争较为激烈;伴随着模具及结构件行业的市场竞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