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在公元前,就开始酿葡萄酒,而澳大利亚那时,估计还是“丛林时代”,一群土著人拿着长矛,蹦蹦跳跳,探头探脑,到处寻找猎物。
欧洲的葡萄酒,动不动就掰祖上光辉史,“这是XX国王喝过的”,“那是XX教皇最爱的”,深怕别人不知道它家以前是豪门似的。
这不,澳大利亚的红酒,比如种植量最大的Shiraz西拉红酒,还有赤霞珠红酒,浑身充满着肌肉感,魁梧强壮。
喝起来就像是开着大切诺基越野车,动力感强劲,感觉“棱角分明”的酒液,细细品味,还像是个有故事的人,有不同的层次和风味。
那么,西班牙里奥哈红酒,他们说,“没味道”,意大利巴罗洛红酒,他们又说,“醒酒太慢,等不及!”
他们长期喝40度、50度以上的白酒,适应了喝下去火辣辣又带劲的感觉,在他们心中,这才是酒的真正味道。
那么,波尔多、勃艮第、里奥哈这些产地的红酒,酒精度只有12度、13度,再好再贵,也达不到白酒人士的要求。
而澳大利亚红酒,因为产地气候炎热,酿酒葡萄所含的糖分高,所以,酿酒出来的红酒,酒精度动不动就是14.5度、15度。
白酒人士喝起来,就会感觉到“酒精度高、有劲、醇厚”,而且,“高酒精度”入喉后,也会产生些火辣感,这样,澳大利亚红酒喝出了白酒的影子。
所以,白酒人群遇见澳大利亚红酒后,如同干柴遇到烈火,再也分不开了,“澳大利亚葡萄酒,懂我呀!”
中国庞大的白酒人群、应酬群体,逐渐成为澳大利亚葡萄酒的忠实粉丝后,星星之火,开始燎原,火了!
而且,孤零零地漂泊在南半球,远离欧洲、美洲、亚洲繁荣之地,做点生意也难,所以,你也会看到,澳大利亚没什么重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当欧洲人还在精耕细作小农经济,家族式酿酒时,澳大利亚人早就是工厂化运作了,几百亩、上千亩地机械化采收,规模化酿酒,流水线包装。
原本,欧洲葡萄酒的酒标,注重产地,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地理名字,还有相关地理上的法规,看起来真是晦涩。
当然,现在你看到各国的葡萄酒,以什么山峰、山谷、河流作为名字的,这也是澳大利亚葡萄酒首创的。
杰卡斯Jacob’sCreek,著名的澳大利亚葡萄酒品牌,英语中的意思,就是“雅各布的小溪”。
当看腻了“Chateau城堡”和“Domaine葡萄园”后,这些是不是很合文艺青年们的胃口。
其实,就像是追姑娘似的,赢得美人的芳心,不是靠轰轰烈烈的飞蛾扑火,更多是懂她的心,加上涓涓细流般地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