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的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在轨飞行276天后,于2023年5月8日成功返回预定着陆场。此次试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技术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后续可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价的往返方式。
2023年11月4日,由中国船舶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命名交付仪式在上海举行,这是继航空母舰、大型液化天然气船之后的又一重大突破,是我国从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迈进的里程碑事件。“爱达·魔都号”历经8年科研攻关、5年设计建造,推动我国邮轮研制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促进我国船舶工业设计、建造到配套供应能力的全面提升,对我国建设海洋强国、制造强国、科技强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离子注入机是芯片制造中的关键装备。在芯片制造过程中,需要掺入不同种类的元素按预定方式改变材料的电性能,这些元素以带电离子的形式被加速至预定能量并注入至特定半导体材料中,离子注入机就是执行这一掺杂工艺的芯片制造设备。当前,28纳米是芯片应用领域中覆盖面最广的成熟制程。中国电科旗下中电科电子装备集团有限公司连续突破光路、控制、软件等关键模块的核心技术,形成中束流、大束流、高能及第三代半导体等全系列离子注入机产品格局,实现了28纳米工艺制程全覆盖,切实保障国产芯片生产制造。
2023年5月30日和7月20日,中国石油深地塔科1井、川科1井相继开钻,这两口万米科探深井所使用的都是宝石机械公司研制的全球首创12000米特深井自动化钻机。该钻机的成功研发,不仅丰富了我国自动化钻机产品系列,也为挑战深地极限、开发超深层油气资源提供了坚实的装备保障。
2023年11月,历时十余年攻关,国家电网创新性建立了大型电力系统基础仿真理论,实现了大电网仿真从毫秒级到微秒级仿真的突破,解决了电力系统高度电力电子化“仿不了”、复杂控制保护设备“仿不准”、海量运行工况“仿不快”的世界级科学难题,彻底改变了电磁暂态仿真工具被国外软件垄断的局面。创建了10万节点级大型电力系统微秒级电磁暂态仿真、大型交直流电网高精度数模混合仿真、适用强不确定性和海量工况的高效精准仿线大关键技术体系,引领大型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实现软件国产化突破,建成新一代特高压交直流电网仿真平台,有力支撑了沙戈荒新能源开发利用、大规模新能源外送和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的规划设计和调度运行。该成果核心技术对电动汽车、高铁牵引、舰船飞机动力系统、各类电气装备研发等其他工业领域的电网仿线
2023年8月30日,中国移动发布核心自主创新成果“破风8676”可重构5G射频收发芯片。该芯片是中国国内首款基于可重构架构设计,可广泛商业应用于5G云基站、皮基站、家庭基站等5G网络核心设备中的关键芯片,实现从零到一的关键性突破,有效提升了中国5G网络核心设备的自主可控度。
2023年7月5日,我国首个开源桌面操作系统“开放麒麟1.0”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拥有了操作系统组件自主选型、操作系立构建的能力,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灵魂,中国电子麒麟软件“开放麒麟1.0”是通过开放操作系统源代码的方式、由众多开发者共同参与研发的国产开源操作系统。该系统的发布将有助于推动面向全场景的国产操作系统迭代更新,为政务、金融、通信、能源、交通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提供基础安全保障。
全新一代18兆瓦海上直驱风电机组下线日,由东方电气集团联合中国华能研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新一代18兆瓦海上直驱风电机组下线,这也是目前已下线的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大的海上直驱风电机组。该机组是针对海上I类风速区域开发的全新一代海上风电机组,是东方电气集团与中国华能海上风电创新联合体紧密合作、创新开发的又一大国重器,机组的关键部件叶片、发电机、变流器、变压器等完全实现了国产化,推动了整个风电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和技术进步。
2023年10月18日,中国远洋海运全球首制700标箱纯电池动力集装箱船N997轮顺利完成试航。该船是我国首艘自主设计研发建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江海直达纯电池动力集装箱船,也是国内在建最大吨位的电动船项目和首批绿色零碳试点船型。总长119.8米,型宽23.6米,船舶配载了可更换的36只船用集装箱式电池作为动力源,相当于800多辆新能源汽车的载电量。装船电池容量为全球最大,通过箱式移动电源进行换电续航,预设电池容量远远高于国际/国内现有船型,在纯电动集装箱船装箱数、载重吨以及电池容量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023年6月20日,在河北沧州黄骅市,我国重要煤运通道——朔黄铁路成功在4小时“天窗期”内完成了首孔预应力混凝土T梁的“换、运、架”全部作业,标志着世界首台铁路桥梁换运架一体机“太行号”正式投用。为突破现有换梁施工技术的限制,由铁五院和国家能源集团朔黄铁路公司联合研制的世界首台换运架一体机——“太行号”应运而生,其采用了“两车夹一机”的编组运行方式,同时首创“收折式”设计理念,具备“整机换、运”的姿态快速转换功能。施工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无需对接触网等附属设施进行迁改,适用于各种复杂工况下的换梁作业。换梁工序及施工人员大幅减少,整体换梁效率较传统工法提升3倍,真正实现即换即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