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0日,成都市吹响了实施产业建圈强链工作的号角。大力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是进一步增强产业生态集聚力、产业链建构力、高端要素运筹力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持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城市整体发展提供持续新动能。即日起,四川经济别推出“成都产业建圈强链系列报道”,围绕成都勇担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等重大战略使命,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航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等20个重点产业链,全方位展示成都在产业建圈强链工作中的新思路、新举措及新成果,以飨读者,敬请关注。
虎年春节刚过,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建圈强链”行动就传来捷报。位于成都青白江区的成都天马铁路轴承有限公司宣布,其自主研发的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地铁轴箱轴承打破依赖进口的瓶颈,整线安装在杭州地铁,中国地铁轴箱轴承国产化进入新时代。
2月22日,倒春寒的成都,阴雨绵绵,寒气袭人。成都向北,青白江高性能纤维材料产业功能区内,成都天马铁路轴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天马)内,却是热火朝天一片繁忙的景象。智能化生产线上,工业机器人摆动着机械臂对轴承进行着加工,工人们正忙碌地操纵着先进的设备,生产着轴承的相关零部件。
“我们主要生产轨道交通、工程机械、新能源风电所需的轴承。”在繁忙的车间内,成都天马总经理杨群浩表示,2021年该公司营收已达40亿元,目前,在轨道交通领域货车轴承的市场占有率排名中国第一,新能源风电领域位列亚洲第一、全球第二。
最令杨群浩感到自豪的是,前不久,成都天马自主研制的地铁轴箱轴承已安装在杭州地铁3号线号线二期地铁车辆上,两条线路同时开通运营。
“此举开创了国内地铁整线装用国产轴承的先河,也标志着中国已经具备国产替代进口轴承的实力,打破了依赖进口的关键技术瓶颈,对推动地铁轴箱轴承国产化具有重大意义。”杨群浩指着刚刚生产出的轴承对记者说。
中国地铁轴箱轴承近20多年来主要依赖进口,为打破国外品牌垄断,成都天马从2011年就开始研制地铁轴箱轴承,在成都新建了地铁轴承生产线与疲劳寿命测试平台,经过一次次样品试制和不断的疲劳寿命测试,2013年终于研制成功,并在地铁工程车上试用。随后,从2015年起先后列装长沙、杭州地铁。
另外,成都天马检修的地铁轴箱轴承也已在上海申通地铁、天津地铁、昆明地铁、武汉地铁、深圳地铁、福州地铁、成都地铁、哈尔滨地铁、苏州有轨电车等安装运用,目前新造轴承、检修轴承均运行良好。
可以看出,“成都造”轴承已开始域外市场的强力拓展,这也必将带动成都轨道交通产业细分领域企业群“抱团出海”。
成都天马地铁轴箱轴承打破国外垄断,这只是成都围绕轨道交通产业“建圈强链”取得的成果之一,也是近年来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与青白江区相邻的新都区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中车成都公司、中车电机、今创集团等60余家轨道交通产业行业标杆企业一字排开,展示着轨道交通产业的实力。
位于新津区的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同样如此。围绕新筑股份、成都中车长客公司等龙头企业,这里已集聚康尼机电、研奥电气等上下游配套企业50余户。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我们坚持补链强链,最终让产业生态成型起势的结果。”成都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成都不断在轨道交通领域夯实载体建设,新都区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两大轨道交通产业主要承载地入选四川首批“5+1”重点特色园区。“链主”的吸附效应不断增强,聚焦车辆装备、信号系统、智能运维等关键环节实施重大项目招引攻坚,仅2021年就精准招引了18个重大项目签约落地。
“我们通过不断强链补链、培优育强,全市轨道交通产业车辆装备就地配套率从2017年不足10%提升至超40%。规上工业企业由2015年的34家增至144家,运达科技等5家企业入选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该负责人说。
“近年轨道交通产业取得的成绩,与成都坚持体系建设,让轨道交通造修能级不断提升密切相关。”该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成功研发、制造、试验新型时速160公里全自动智慧市域列车。聚焦城际动车组等各类高端新型车辆,积极协调争取关键资质落地,成都市成为西部唯一具有动车组高级修和城际动车组制造两大核心能力的城市。
为此,在创新驱动下,成都轨道交通产业活力加速迸发。随着国家重大铁路工程建设的深入推进,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成都)项目在天府新区启动建设。引导链主企业围绕智能化、新能源开展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推动设立中国中车轨道交通西南研发中心和“2025 智慧型全自动行车试验平台”,成功研制全国首列基于5G车车通信全自动驾驶的时速160公里新一代全自动市域A型列车。同时,还积极布局轨道交通新制式发展新赛道,新筑股份时速160公里的内嵌式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全球发布,西南交大高速磁悬浮工程化样车下线,全国首台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发动机实现“成都造”。
值得一提的是,轨道交通产业是四川省明确要突破发展的十大重点领域之一,也是成都市“建圈强链”行动明确的20个重点产业链之一。经过多年发展,成都已构建以西南交大为技术引领,金牛区为总部功能,新都区、新津区、蒲江县为生产生活配套基地的“一校一总部三基地”空间布局,拥有轨道交通企业400余家,已具备城轨地铁、有轨电车、动车组等整车制造能力和全谱系轨道交通车辆维保能力,整车年产能突破2000辆,是全国五大轨道交通零部件配套基地,国内轨道交通集科技研发、勘察设计、工程建设、装备制造、运维服务等于一体的产业链条最齐备城市之一,轨道交通装备还纳入了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