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广东东莞发生一起试驾车交通事故,一辆问界M5智驾版试驾车在倒车时撞上停在路侧的比亚迪海豚;撞击力度较大,最终问界M5试驾车在撞击之后直接骑到海豚的车顶。
余承东的回应称该车后向紧急制动不识别静止车辆,且手册有明确标注,不能识别静止车辆自然也无法识别其他静止物体。
问界M5不能就是不能,因其没有设定这道程序;但是AEB程序不能识别后方静止物体也不是绝对的,问界M5识别不了,也有其他车辆识别不了,然而也有不少车辆具备倒车过程主动刹车的功能。
比如部分奔驰汽车就有这个功能,部分大众汽车、沃尔沃汽车也有配备,自主品牌的智能汽车有也有一部分配备,就以这次被碰撞的比亚迪海豚为例,比亚迪的部分车辆也是有倒车自动刹车功能的。所以并不是AEB做不到识别后方静止物体并实现主动刹车,严谨的描述应当是问界M5这台车或问界汽车的AEB没有设定侦测后方静止物体并主动刹车的程序,仅此而已。
雷达就是俗称的“倒车雷达”,保险杠上的探头后方就是这种传感器;其采用的是机械波,这种波的特点是传输距离非常近,侦测距离非常有限,所以最初只能用于倒车。后续开始应用全景影像之后才在车辆侧面和车头安装雷达,由于挪车和倒车的时候速度都很慢,所以用雷达是可以满足的。
AEB的可用速度范围一步步提高到60km/h、80km/h、90km/h,据说还有时速能超过100公里的;这些程序就需要用毫米波雷达或激光雷达,其采用的电磁波或激光束有非常长的侦测距离,可以更早的识别更多的障碍物来判断是否需要刹车。
可是问题也随之而来,高速行驶中的车辆一旦错误的选择急刹车,在路面摩擦系数较低的状况下是很容易失控的;所以关于主动刹车程序该如何设定一直存在争议,只是到现在还没有争出个结果,比较合理的应该是自适应巡航系统,发现障碍物之后依据物体是静态或动态来判断与调整制动力,不知道为什么撇开这套程序不谈而只讲主动刹车系统。
综上所述,不论是普通的倒车雷达(雷达)还是摄像头,亦或者是毫米波雷达,只要侦测到后方障碍物就能够自动刹车;逻辑就是这样,可是想要做到完美的程序就有难度了,因为倒车的时候速度慢,很多司机又有把脚放在刹车踏板上来倒车的习惯,刹车已经在进行,主动刹车如何实现兼容呢?
貌似只有以距离障碍物的距离来做判断,比如倒车距离障碍物500mm(毫米)的时候不启动,300mm的时候还不启动,100mm的时候再启动。
可是在有些狭窄的停车位里,前后车的距离可能只有50mm,那么有了倒车主动刹车就停不进去了,这样的智能汽车只能在理想用车场景开。
可是在超近距离的前提下控制加速踏板,碰撞的概率就会大幅提升,所以这个逻辑行得通倒是实际操作行不通。而且在一些特殊驾驶场景中压根不能用倒车主动刹车,包括前进主动刹车都不能用,比如在草地上驾驶的时候,车身前后都有比较高的草或其他植物的时候,非激光雷达传感器和高智能化控制单元是无法识别出障碍物是什么的,最终只有主动刹车。
所以主动刹车的作用虽然是有的,可是在实际应用中其实很难用,很多场景里甚至是个麻烦,必须去手动关闭程序才行。
于是就有些车企简化了AEB的功能,这也是为了避免用户在实际用车过程中遇到麻烦,或者影响用车体验。
然而既然做不到完美就不要夸大其词,有些车企是云山雾罩,对于一些完全不成熟的技术也能给夸成一朵花;懂技术的汽车用户没有多少,如果这些用户真信了那些浮夸的描述,最终只会在用车过程中不断地出现失控。
某拉就吃了这个亏,之前对FSD的描述存在极大的漏洞,最终不得不自己加上附加说明来告知用户现在根本做不到完全的、自动的驾驶;其他车企都应该引以为戒,可是余承东似乎不这么认为,话说的太满,后续类似的案例怕是还会出现。
没有任何事物是完美的,把一种技术描述为绝对完美或绝对领先,这种做法本就不符合辩证法;在商战中一般只有竞争对手会去把对方的产品往完美来包装,对于高端商品的高端用户而言,“趋于完美”基本等于毫无营养的谎言,势必会对其产品与品牌产生排斥情绪,这样的操作叫做捧杀。稍微有些想法的品牌是不会去自己捧杀自己的,这是商战中的大忌,余承东对AEB和华为智驾系统的包装太过火,所以这样一起普普通通的试驾车交通事故才会成为焦点,这也算是自食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