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13868690078

技术中心

杏彩体育官网app:武汉东泰盛:智能化改造重塑竞争力营业额创历史新高

  橙色的AGV自动导向搬运车穿梭“送货”,的焊接机器人上下腾转飞溅出阵阵火花,高速全自动冲压机正以每分钟85次的节奏铿锵作响……这是长江日报记者11月2日在武汉东泰盛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东泰盛”)智能化改造车间里看到的场景。

  习总指出,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基石,只有通过持续地智能化升级,才能实现增效降本,重塑制造业企业的竞争力。”武汉东泰盛总经理助理杨璐斌11月6日在接受长江日报《在场》栏目专访时表示,贯彻落实习总重要指示精神,将持续推进智能化应用场景的落地,助力汽车零部件产业高质量发展。

  “奋发图强 一雪前耻”——记者走进武汉东泰盛工厂,高悬的八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耻在哪里,强在何处?杨璐斌说:“正是智能化改造的持续推进,让企业走出了经营困境,重塑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坐落于武汉经开区的武汉东泰盛成立于2013年并于2016年投产,是东风汽车公司的所属子公司,主营汽车冲压、焊接零部件的研发和制造,产品涵盖汽车车身系统零件、发动机舱零件、底盘系统零件、新能源汽车电池盒等。

  成立之初,武汉东泰盛扮演了下游汽车整车品牌配套工厂的角色,稳定的订单来源让企业“过了几年好日子”,却也埋下了订单来源单一的隐患。

  投产刚3年多,上游汽车整车品牌调整关停,“消失”的主要订单让武汉东泰盛蒙了,杨璐斌回忆说:“企业一下子陷入了困境,订单、销售量一时间遭遇断崖式下降”。

  “造血”无力,何去何从?向市场要发展,更要向工厂要答案,继续智能化升级成为武汉东泰盛的选择。

  “建厂之初就定下了打造全场景高标准的智能化工厂的目标,多年练好的智能制造‘内功’是企业脱困的底气。”杨璐斌说,以“增效降本”为目标,智能制造全场景的应用将形成规模效应,从而大幅降低工厂综合成本,实现经营困局的突破。

  2020年,经过前期规划和试验,武汉东泰盛全面启动智能化升级项目:数字化高速冲压机床、无人自动化焊接产线D视觉在线质量检测、自动化仓储立库等“硬装备”安家的工厂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制造执行系统(MES)、仓库管理系统(WMS)等“软实力”建立起来。目前,武汉东泰盛已实现从原材料订购到冲压生产、焊接组装、仓储出货等全流程智能化应用,智能工厂建设初见雏形。

  生产效率提升20%、物流效率提升15%、整体运营效率提升13%……智能化升级投入超3000万元,一项项“增效”数据转化为了实打实的订单,东风日产、东风本田、长城、岚图、小鹏等车企纷纷进入武汉东泰盛的客户名单,近三年累计新增销售收入达到1.2亿元,“高效率、精益化的生产能力成为客户青睐的关键”。

  “今年营业额将达到5亿元,创下了历史新高!”在杨璐斌的介绍中,与智能工厂的建设同步,武汉东泰盛的营业额从2020年约2亿元的“谷底”一路增长,去年达到约3.5亿元,画出了一条企业逆袭增长的“U形曲线”。

  设备落地出现技术难点、管理系统适配度不够、前期规划有待完善、成本投入逐渐增加……智能化升级同样是对企业的一场考验。

  “只有数据的互联互通,才能让设备和系统成为整体,实现智能制造的枝繁叶茂。”杨璐斌说,高密度自动化设备和数字化系统的应用,实时产生着大量的数据,缺少足够的数据池将无法实现智能制造的有效运行。

  “买来的数据中心可能无法适配工厂需求,数据打不通就不可能实现全域智能化。”在杨璐斌的介绍中,武汉东泰盛敢于自研另一面,是一支40余人的工程师队伍。

  “磨刀不误砍柴工,前期投入资源和时间培养自己的队伍,只为得到最适合我们的智能工厂建设方案。”一年半的智能化升级“阵痛期”也是工程师们的“学习期”“研发期”,全新打造的数据中心一经落地便高度适配。

  杨璐斌和同事们算了一笔账:与第三方数据系统动辄上千万元的报价相比,自研数据中心只花了300多万元,而自研队伍的成长则是无价之宝。

  在武汉东泰盛的工厂里,大大小小的显示屏处处可见:冲压机床旁,设备数据面板正在“报数”,一次冲压就是一次数字“+1”;产线上方,生产管理面板显示着每个工位的信息,零件号、异常情况、设备状态一目了然;自动化立库下方,仓储管理看板显示着出库、入库数据,AGV小车的每次进出都会弹出新的任务编号……一项项数据正实时传输到数据中心。

  “数据之树”上,智能化场景正不断“枝繁叶茂”:企业的管理决策更加高效,杨璐斌对此深有感触,“以前天天到产线巡查,还不一定能及时发现问题,现在打开手机就能看到生产数据和异常情况”。

  精益化、柔性化的生产在智能化改造后变为可能。面对汽车零配件订单小批量、多品种的特点,数据中心实时掌控着每个零件的生产进度,仓储系统在数据的“指挥”下随时将配件送到工位一线。得益于此,从订单下达到产品交付的周期,由14天压缩到7天,存货周转的次数也增加了36%,“既满足了下游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快节奏,也实现自身工厂的仓储降成本”。

  与此同时,数据驱动的智能工厂也逐步实现着无人化、少人化生产。车间的负责人介绍,一条为新能源汽车品牌生产零配件的产线个人就能正常运转,单条产线亿元。

Copyright ©粤ICP备11088131号-1 2014-2022 杏彩体育官网·(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手机版app下载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