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13868690078

技术中心

杏彩体育官网app:“新洲智造”铆足干劲“开门红”

  一周前,由中国船舶集团武昌造船(以下简称武昌造船)为希腊航运公司(AthenianSeaCarriers)建造的18500DWT油化船1号船顺利开工。

  “与市场主流船型设计相比,它具有绿色环保、装载量大、燃油效率高、排放低、碳足迹小等优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武昌造船有关负责人介绍称。

  距离武昌造船不到4公里的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空间工程)去年入选武汉市“2023年武汉标杆智能工厂”。

  近日,长江日报记者走访了新洲区这两家“国之重器”企业,从智能制造和数字化升级上的新成果,看新洲智造铆足干劲“开门红”的硬核实力。

  一年前,武昌造船联合中船贸易成功承接批量18500DWT油化船新造项目,进一步增强了武昌造船在中小型化学品船领域的竞争力,稳步实现中小型化学品船的建造批量化。

  “我们在充分总结油化船建造经验的基础上,从设计、建造等方面全面深化对标,积极推进新工艺工法创新,持续优化油化船建造方法。”武昌造船有关负责人说,针对货舱特涂施工、槽型舱壁加工等重难点项目,团队在认真分析建造风险后,制定了专项施工方案。

  记者了解到,几个月来,武昌造船还开展了货船油泵台安装技术攻关,优化改进船台特涂、不同厚度槽型舱壁焊接等关键工艺,助力公司产能释放和建造效率提升。

  走进船舶总装生产线智能化改造项目的生产指挥中心现场看到,智能产线控制系统(BCS)可实现对具有一定限制条件管件生产的柔性管加生产线的精细化管理,通过任务的合并标序,实现有序生产。

  “通过监控并控制产线单元,我们实现了安全、有序、高效的无人化生产。”武昌造船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抓取法兰、法兰视觉扫描、机器人自动组队、机器人自动点焊、机器人同步焊接……记者在船舶总装生产线智能化改造项目的智能管加生产线现场看到,只需要扫描部件上的二维码,实时获取的加工信息便可“指挥”机械手臂完成一系列加工工序。

  “以前这些工序全部由人工完成,现在机器人取代人工,不仅焊接精度更高,质量也更可靠。”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近年来,我们致力于将中小型油化船打造成主建船型之一,在油化船的设计、建造和管理等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经验。”武昌造船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整合资源,强化创新机制,秉承“为国防打造精良装备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企业使命,为客户打造工艺精湛、质量过硬的绿色精品船舶。

  与武昌造船相隔不到4公里的空间工程,是一家集卫星研发、设计、制造和应用于一体的航天高新技术产业公司。

  走进空间工程公司卫星柔性智能制造工厂的智能总装生产线现场,记者看到MES终端接收到工作指令后,机械手臂有条不紊地开始工作。“机械手臂搭载了力觉和视觉融合的功能,这个总装生产线台人机协同工作站组成。”空间工程公司产业发展负责人介绍道。

  为打造小卫星的批量化生产能力,企业通过“信息软件柔性+设备硬件柔性”,实现了不同产品的柔性共线生产。在广泛应用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基础上,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升。此外,还实现了生产过程质量数据100%采集和卫星生产全过程质量管控。

  据了解,该产线投用两年多来,经过不断迭代优化,实现了不同产品的柔性共线生产,可以同时执行多个不同型号卫星的组装、集成、测试等生产任务,单星生产周期缩短80%以上。截至目前,该产线已完成数十颗卫星下线。

  眼下,卫星产业园二期工程已经开工,将建设卫星配套产品部组件研制厂房与科研配套保障中心,预计今年下半年投入使用,将具备卫星核心部组件、单机产品自主研制和吨级大卫星平台总装集成测试的能力。

  “这是新洲智造实现换道超车的崭新赛道。”新洲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新洲区将依托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推动主导产业集群化,抢滩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深地深海深空、通用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培育更多的新质生产力,打造区域发展主引擎。

  一周前,由中国船舶集团武昌造船(以下简称武昌造船)为希腊航运公司(AthenianSeaCarriers)建造的18500DWT油化船1号船顺利开工。

  “与市场主流船型设计相比,它具有绿色环保、装载量大、燃油效率高、排放低、碳足迹小等优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武昌造船有关负责人介绍称。

  距离武昌造船不到4公里的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空间工程)去年入选武汉市“2023年武汉标杆智能工厂”。

  近日,长江日报记者走访了新洲区这两家“国之重器”企业,从智能制造和数字化升级上的新成果,看新洲智造铆足干劲“开门红”的硬核实力。

  一年前,武昌造船联合中船贸易成功承接批量18500DWT油化船新造项目,进一步增强了武昌造船在中小型化学品船领域的竞争力,稳步实现中小型化学品船的建造批量化。

  “我们在充分总结油化船建造经验的基础上,从设计、建造等方面全面深化对标,积极推进新工艺工法创新,持续优化油化船建造方法。”武昌造船有关负责人说,针对货舱特涂施工、槽型舱壁加工等重难点项目,团队在认真分析建造风险后,制定了专项施工方案。

  记者了解到,几个月来,武昌造船还开展了货船油泵台安装技术攻关,优化改进船台特涂、不同厚度槽型舱壁焊接等关键工艺,助力公司产能释放和建造效率提升。

  走进船舶总装生产线智能化改造项目的生产指挥中心现场看到,智能产线控制系统(BCS)可实现对具有一定限制条件管件生产的柔性管加生产线的精细化管理,通过任务的合并标序,实现有序生产。

  “通过监控并控制产线单元,我们实现了安全、有序、高效的无人化生产。”武昌造船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抓取法兰、法兰视觉扫描、机器人自动组队、机器人自动点焊、机器人同步焊接……记者在船舶总装生产线智能化改造项目的智能管加生产线现场看到,只需要扫描部件上的二维码,实时获取的加工信息便可“指挥”机械手臂完成一系列加工工序。

  “以前这些工序全部由人工完成,现在机器人取代人工,不仅焊接精度更高,质量也更可靠。”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近年来,我们致力于将中小型油化船打造成主建船型之一,在油化船的设计、建造和管理等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经验。”武昌造船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整合资源,强化创新机制,秉承“为国防打造精良装备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企业使命,为客户打造工艺精湛、质量过硬的绿色精品船舶。

  与武昌造船相隔不到4公里的空间工程,是一家集卫星研发、设计、制造和应用于一体的航天高新技术产业公司。

  走进空间工程公司卫星柔性智能制造工厂的智能总装生产线现场,记者看到MES终端接收到工作指令后,机械手臂有条不紊地开始工作。“机械手臂搭载了力觉和视觉融合的功能,这个总装生产线台人机协同工作站组成。”空间工程公司产业发展负责人介绍道。

  为打造小卫星的批量化生产能力,企业通过“信息软件柔性+设备硬件柔性”,实现了不同产品的柔性共线生产。在广泛应用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基础上,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升。此外,还实现了生产过程质量数据100%采集和卫星生产全过程质量管控。

  据了解,该产线投用两年多来,经过不断迭代优化,实现了不同产品的柔性共线生产,可以同时执行多个不同型号卫星的组装、集成、测试等生产任务,单星生产周期缩短80%以上。截至目前,该产线已完成数十颗卫星下线。

  眼下,卫星产业园二期工程已经开工,将建设卫星配套产品部组件研制厂房与科研配套保障中心,预计今年下半年投入使用,将具备卫星核心部组件、单机产品自主研制和吨级大卫星平台总装集成测试的能力。

  “这是新洲智造实现换道超车的崭新赛道。”新洲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新洲区将依托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推动主导产业集群化,抢滩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深地深海深空、通用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培育更多的新质生产力,打造区域发展主引擎。

Copyright ©粤ICP备11088131号-1 2014-2022 杏彩体育官网·(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手机版app下载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