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30日是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广州市科协、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联合主办“科学家故事会——2024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特别节目”,向全市300多万科技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活动宣读了市委郭永航同志批示。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新滋、吴硕贤,广东省科协党组成员、刘建军,广州市政协王桂林,广州市会教科文卫工委主任、一级巡视员弓鸿午,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马曙,以及全市各行各业科技工作者代表出席了活动。
活动以“弘扬科学家精神,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为主题,邀请不同年代、不同领域的院士大咖、科技新星、青年学生,围绕“我们这一代、建功新时代、迈向新征程、探索新未来”的叙述线,讲述在科研和实践征程中励志新愿、展示新功、开拓新路、培育新生代的感人经历和故事。活动现场还启动了广州青少年科学导师计划。
在我国科技发展的起步阶段,60后科学家们铆足了劲争气。“我下定决心回国,中国的航天遥感研究必须要在中国做!中国人一定要争气!”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顾行发说,他回国后参与设计和实施了百亿规模的“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千亿规模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推动我国遥感卫星数量稳居世界第二,应用水平达到世界一流!“如果我们这一代人不去争,那么下一代人连争的机会都没有!”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杨春晖抱着这样的信念,组建了国内第一支工业软件政府支撑团队,编制了工业软件发展方案和第一个工业软件标准体系。
见证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70后科学家们铆足了劲立志气。广州国家实验室毕利军介绍,她用了整整23年,带领团队打赢了结核病领域的基因战、蛋白战、转化战三场关键战役;用了8年三次走遍全国各地,筛查分析结核病毒的4262个蛋白,创建了中国自主产权的结核病诊断整体解决方案。广东莱恩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杨威坚定“打造一个国际一流的创新药物非临床评价研究平台”的念头,团队现已获多项国际国内资质认证、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平台认定,先后支撑一批重磅新药获批件。
坚守中国科学精神,80后科学家们铆足了劲争骨气。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曾科学凭借董氏奇穴针法,被南太平洋岛国居民称为“Magical hand(神奇的手)”。广东省人民医院陈崇是“脊髓、神经刀尖上的舞者”,致力于推动脊柱骨科迈向一个数字化、智能化的新时代。
90后科学家逐浪而来,尽现新时代的科学底气。“有人说我们90后不能吃苦,我不同意。”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陈潮金底气十足,他们团队创新制定了中山三院特色的加速康复外科管理方案、提出了临床微科研的理念。暨南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李宇超,带领团队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一种纳米光学操控技术,这种技术不仅能够隔空操控细胞,还能清除血栓,激活受损神经。
科学新生代的代表,倾听着一代代前辈们的科研报国事迹,备受鼓舞,纷纷表示要以身边的科学家为榜样,报效祖国!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高平团队,研发出世界上最坚韧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与碳纳米管复合的防弹衣纤维以及多孔纳米薄膜,并将科研成果转化,取得了全世界最薄的电磁屏蔽材料、无疤痕的伤口敷料、中国锂电技术电池组件最小厚度等成果。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苏庆鹏介绍,他们飞行汽车团队自主研发了飞行汽车GOVE,拉近了打个“飞的”去上班的全新立体交通时代的构想,下一步将致力于构建立体生态,赋能低空经济。
“有时为了研发培育一个新品种,在四十多度高温的大棚里,要进行成百上千次的实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广州实验站夏溢团队介绍,凭借着脚踏实地实干,他们团队打造出三产融合乡村振兴新模式。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可燃冰勘查试采团队,实现了全球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未来将依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全力推进可燃冰产业化创新攻关。
“20年前科技教育属于偏门和冷门,但我们毫不动摇一直坚持了下来。”广州市番禺区洛溪新城中学黄炳军介绍,他们团队培养了200多名“小院士”,学生的发明作品获得国家专利20项。
“我没有办法看一眼就知道你在想什么,但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心理知识,应用专业的心理工具,帮助解开心理的谜团。”广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钟惠澜介绍,她们团队通过讲座、心理辅导等形式为近十万青少年提供心理支持。
“大家尝尝荔枝味道怎么样?一年前采摘的!”从化荔枝产业研究院欧阳建忠开场就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知。“这些荔枝其实是被我们施了‘魔法’!”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程丽娜解释说,这个“冻龄魔法”是超低温冻眠锁鲜技术,能有效解决“果贱伤农”的季节性问题。欧阳建忠表示,通过这个技术实现荔枝出口欧洲,帮助果农亩产增收20000元以上。
暨南大学血液学研究所兰雨介绍,她们团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与时间赛跑,成为国际上最早利用高精度的单细胞技术,针对人类血管和血液系统,探秘细胞谱系起源的追踪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黄帅,也是一名和时间赛跑的医生,他们团队针对肿瘤骨转移,找到了一系列具有诊断和治疗价值的分子靶标,并探索开发了一系列新的治疗药物。
少年,是科学的未来,是创新的火种。活动现场,5名新时代科学少年,与陈新滋院士、吴硕贤院士现场对话,畅谈未来十年医药领域的发展将会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如何通过改善教室或图书馆的声学设计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钟南山院士在视频寄语中讲到,从事科学研究,不仅要有好奇心,还要有创新的精神,因为科学没有终点,长创才能长新。从为什么是到为什么不,往往就是从探索到创新的一个关键的一步。有了自己不同的想法和观点,在学习中不断地去尝试去实践。孩子们,这是属于你们的时代,你们的舞台,愿你们在科学的道路上,希望你们不畏艰辛,勇敢前行!
活动现场启动了“广州青少年科学导师计划”。广州市科协表示,科学导师是青少年探索科学逐梦科研的启蒙者、引路人。广州青少年科学导师计划,是我市落实“双减”政策,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是我市因地制宜,凝聚科技人才磅礴资源力量,促进青少年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方面协调发展的又一生动实践。
在计划的具体推行中,将通过进一步整合社会力量、建强科学导师队伍、构建科研实践场所场景、大力开发课程资源等方式,为青少年提供坚实支持。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