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早前看杨门女将的时候,惊叹于这些巾帼不让须眉的奇女子,她们也不知道人生当中有多少未知数,但她们愿意靠自己的智慧去磨平身边的棱角。而当今也有这些女中豪杰,用自己缜密的思维和清晰的逻辑去解读这些复杂的机器人,给机器人行业赋予了独有的女性韵味。
机器人领域,是格力寻求多元化的一种途径,董明珠不论是在研发芯片还是智能制造上,对研发投入一直是很舍得的。早前,董明珠在采访时说道:“未来格力电器除了继续做大做强空调主业,还将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争取“到2020年,可以全面实现无人化生产。”
按照格力2018年的财务半年报表显示,2018上半年,格力在智能制造上总收入为9.6亿元,虽然与其空调业务的收入相比,不值一提吗,但是,从智能制造的增速角度来看的线倍多。
格力是国内家电行业启动和发展自动化较早的企业,自2003年开始就对生产车间进行机器人换人改造;2012年表示在3至5年内实现无人车间,并先后成立了自动化办公室、自动化技术研究院、自动化设备制造部、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等技术单位。
据OFweek机器人网小编了解,格力投入的珠海自动化设备研发基地,主要包括注塑机械手、钣金机械手、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物流仓储设备、两器管路设备总装配套设备等10多个领域,其产品将近上百种。
在我国工业机器人技术缺乏,很多核心零部件需要依赖进口的严峻形势下,李群自动化就一直致力于轻型工业机器人研发。
自进入工业机器人领域以来,李群自动化就一直在机器人市场突围,从2013年推出全球首台驱控一体的并联机器人以来,就一直在机器人市场定位了自己位置,据OFweek机器人网小编了解,在2017年,李群自动化机器人的订单量超1亿元,每年的营收金额也在翻倍增长。
早前,石金博在采访时说道:“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落后国外十年,但在某些应用点上国内的市场是新的,因为国内很多产业国外没有了,这些产业需要通用型机器人,正是李群突破市场的机会。国外机器人做的都是重复的事,你让它闭着眼都能做,但中国大量用人工的地方反而不是那种确定性的行业,所以中国的机器人要结合很多突发性状况。”
目前,李群自动化已经拥有了全品类的机器人。2018年,为国内足球制造企业硕科交付了全球首条足球自动化生产线个模块化的机器人工作站,可完成从足球片的切割、打印、喷码、涂胶、折边以及分拣等工序。除此之外,李群自动化还做了大疆微型电机自动装配工作站、深圳光彩凯宜在线智能喷码机、广州镭晨科技全自动智能检测系统等。
迦智科技是国内智能制造物流机器人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其自主研发的智能物流机器人从技术到产品、方案到应用、品牌到形象,各方面都表现了新形势下智慧物流的未来。
早前,熊蓉在采访时说道:“市面上很多机器人在应用过程中无论是形态上还是智能上,仍有很多局限性,因而现在很多的研究机构与机器人企业都在研究各种各样的轻型机器人。如工业中能够与人交互协作的机器人,或将原来人车分离的结合在一起,以及一些仿生机器人。就整体来说,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如何让机器人变得智能。”
迦智科技的研发团队在机器人智能感知和运动控制方向有十七年的技术积累,不断深耕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推出的机器人产品拥有高精地图构建、实时精确定位、环境语义认知、人机混杂导航等多项国际前沿技术,非常成功的敲开了机器人市场大门。
目前,迦智科技主要包含自主定位导航核心模块、移动机器人二次开发软件、室内通用移动机器人平台、园区级室外送物机器人平台、机器人调度管理系统等多款产品。
作为弓叶互联的创始人,莫卓亚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师从李泽湘教授,读研期间便和导师一起创办企业,之后便一直扎根在机器人和智能制造行业,至今已十余年。
从学生时代创业致力于高新技术产业化,到加入安川电机精通国际市场规则;从组建天机机器人打造小型六轴机器人明星产品,到如今再度创业聚焦工业互联网,莫卓亚说:“有些人天生就属于创业者,而有些人更适合帮助别人成就一番事业,我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一种,但对于不同的人生,我都想尝试看看。”
基于多年在智能制造领域的专注,莫卓亚判断:“行业的下一波热点是工业互联网,并且伴随着人工智能,两者互相融合产生的新的应用。” 如今,弓叶互联主要为使用机器人、CNC、注塑机、冲床等自动化设备的客户提供上云上平台的服务。
莫卓亚解释,“弓叶”意指“张弛有度,始终专注;落叶归根,回报社会”。而“弓叶”也是“工业”的谐音,与“工业互联网”非常契合。她说:“我希望弓叶互联的员工,努力工作的同时也能够兼顾家庭。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每次看到丧偶式婚姻、丧偶式育儿,我都心生凉意,我希望我的员工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够感到幸福,为社会创造价值。”
“当初接到一个自动化项目,客户对并联机器人的要求比较特殊,负载要达到10公斤,速度则要达到每分钟40次。当时找遍了国内外知名并联机器人厂家,却没有一家能满足要求。然而项目已经接了,所以只能自己做。”张晓表示当初走上创业之路是而为之。
自成立之日起,勃肯特就对产品的品质有着近乎苛刻的执着: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内,勃肯特的产品就更新了三代,将传统的工作节拍从120次/分提高到200次/分,同时引入了噪音标准,通过机械结构的优化,将噪音降到了最低。
2017年,勃肯特已经成为全球唯一一家拥有并联全系列产品线轴并联,以及串并混联等各型并联机器人,但其研发团队却始终依循“1个月3专利、3个月出新品”的企业精神,不断完善勃肯特的产品,在速度和负载上一次又一次刷新行业记录。
从2016年到2018年,勃肯特从初出茅庐到崭露头角,在2018年交上了一份属于国产机器人奋斗者的精彩答卷。“有人说这是一群没背景的外行人,有人说是搅局者,喜欢的朋友赞赏勃肯特人的勇气,不喜欢的嘲笑勃肯特吹嘘。”而只有勃肯特人自己知道,一切的努力是为那一天要让全世界用上中国的工业机器人,这是勃肯特人正在用拼搏与毅力去完成的目标,更是在我们眼中,我辈中国工业人的使命。
“利元亨团队是一个艰苦奋斗的团队,从诞生之初到现在的每一天,利元亨人都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面对行业大环境,卢淼道出了应对策略:“向内求”管理精细化,“向外求”供应链以及合作。
她很坚定地认为文化、团队和价值观是利元亨的根基。刚创业的时候,利元亨只有寥寥几个人,董事长周俊雄就提出了“做强做精中国自动化”的目标,卢淼说:“在强调‘奋斗’的企业文化下,利元亨要打造的是一个有信仰的使命型组织。”
她认为集成商要想做好,不仅要吃百家饭,还要掌握百家技术,无论是视觉,机器人,深度学习还是激光,贴标等都必须掌握,所以利元亨建立了各种通用技术平台,也就是为了在接到项目时能够缩短研发周期。
未来,在“打造全球一流的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商”的目标下,利元亨将从技术、人才和管理上进行突破,以世界级的客户、供应链、人才、项目跻身世界前列。在这个过程中,利元亨将始终坚持“多元化布局、国际化战略、人才战略”三大整体战略方针,做好长期奋战的准备。
2006年,众为兴基于在运动控制领域将近20年的积淀,成立了机器人事业部。进入机器人领域在张芮菊看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她一直强调,众为兴是机器人行业的开拓者、守护者,而不是入侵者。
从2008年众为兴研发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到现在,已有十年,如今众为兴以“品质、品味、品格”为理念,优化产品、精选客户,逐渐成长为国产SCARA第一品牌,销量连续三年保持国内第一。
张芮菊认为:“以前机器人是做一些简单的搬运、码垛工作,现在还需要一些高端的应用。国内机器人企业较国外企业更具有把握中国市场高端需求的优势,我们要贴近这个市场,去研发、定制适合中国智能制造企业的终端设备。”
她认为,众为兴一方面要顺应新的发展趋势,更好的聚焦SCARA和建立更灵活的机制;另一方面,坚守高端消费品制造自动化方向不动摇,聚焦细分行业挖深钻透,坚守奋斗者的内心不动摇,脚踏实地,砥砺前行。
2019年意味着统一机器人已经成立了24年,“20年前,统一人过着闲云野鹤般的日子,近几年统一人磕磕撞撞,力求短时间内转型升级,压力让我们无法呼吸……20年前,我们做到60分就及格了,如今我们做到90分,还无法几个,而统一现在追求100分,向上走的路难免辛苦。”刘玉媚在新年致辞中感慨。
1995年,刚刚从一所专科学校毕业的河南女孩刘玉媚选择了南下,她的第一站是东莞,在一家台资企业当董事长助理的过程中发现处处是商机,于是决定创业,从日本、***等地引进塑胶行业的周边辅助设备进行销售。
从事销售不到两年的时间,刘玉媚决定创立自己的研发团队,自主研发生产注塑周边辅助设备。她把自己前期积累的资金全部投入到租厂房、买设备、广纳贤才当中。
2014年,经历过近20年市场洗礼的刘玉媚深深感受到工业市场自动化升级改造的迫切,刘玉媚的统一公司并购了深圳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并成立了自动化部门,该企业的研发团队也成了统一智能的研发核心,逐步推出了冲床机械手、化妆品行业自动化设备、多轴关节机器人、西气东输电焊接头自动化设备等工业生产自动化设备。
“作为企业的领航人,必须要有前瞻性,企业掌握了主动才能先发制人。”这是刘玉媚对自己每一次抉择的切身感受。
一个机缘巧合,孙影进入了深圳华为公司,在没有任何技术背景的她选择了做技术支持部经理助理。正是这份工作,让她和机器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助理杂事很多,做得最多的就是整理资料,但资料技术性很强,她是门外汉,材料一份份‘啃’,近半年了解了产品和技术,对自己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实习期满了,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转岗成为销售。但是在与客户交流时,她发现解答不了客户的问题,之后她就每天跟在技术工程师后不断学习,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竟将销售业绩做到了区域第一名。
2004年,孙影已经是华为区域销售经理,她觉得销售产品没办法完全满足客户需求,于是2005年,她离开了华为。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有自己的产品。
她一直关注新能源汽车,发现了“新能源汽车电池组的自动快速更换系统”项目,招标单位表达了快速更换电池的需求,而找不到解决方案。2012年,孙影成立了瓿达科技,第一个目标便是拿下这一高难度项目。最终,瓿达科技的解决方案是给机械臂装上一双“眼睛”,这也为公司确定以视觉技术为发展方向奠定基础。
如今,孙影已揽获多项荣誉头衔,同时还担任了“机器人视觉”行业标准主起草人、团体标准主起草人,带领瓿达科技继续立足视觉优势,研发出更加优秀的机器人视觉系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