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汽车 导购频道】很多中国消费者会把紧凑型轿车作为家庭首款车辆,这类车型因此成为了体量最大的一个细分市场,对于主流汽车品牌而言,几乎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各家都会投入大量资源打造一款或数款这个级别的优秀产品,以达到扩大销量、增强品牌影响力和培养用户心智的目的。而本期导购,小编将根据不同系别,为大家推荐四款精品紧凑型轿车。
UNI-V是一台能够让很多年轻消费者瞬间眼前一亮的紧凑型轿车,它的外观延续UNI序列的专属未来美学,个性化的造型让它在一众紧凑型轿车当中特别有辨识度。与此同时,它的运动感和科技感在同级别车型里也是数一数二的。记得这台车当初刚亮相的时候,很多人都表示爱了。
前脸部分是UNI序列标志性的无边界设计理念,犀利且灵动的LED前大灯、阵列式几何造型格栅搭以及低趴的视觉效果搭配在一起显得很高级,多少有些让人不敢相信这是一台仅仅10万元出头的车子。
UNI-V的侧面同样比较惊艳,除了延续低趴姿态之外,设计师还用曲面设计营造出了流畅且凹凸有致的效果,看上去仿佛是一位体态近乎完美的肌肉美男。再加上车顶轮廓线呈流线型连贯至车尾的Fastback设计,无疑将表现得淋漓尽致。当然,隐藏式智慧迎宾门把手、18英寸十辐轮毂和马牌MC6高性能运动轮胎的应用,也提供了一定的魅力值,三者都是同级罕见的。
车尾处,内凹的处理和贯穿式尾灯的应用,刻画出明显的层次感。底部双边共双出的外露式排气口以及造型颇为硬核的后扩散器,进一步强调了它的运动感,而1.5T运动版及2.0T车型的双边共四出排气更是如此。最让人感到惊喜的,还要数那个同级独有的电动尾翼,它的存在,无疑是UNI-V的一个超级符号,当它打开时,可以在瞬间将这台车的格调拉高,毕竟,这往往是超跑才有的配置。
UNI-V的座舱也没有令人失望,同样是具备不俗的运动感和科技感。双D型科幻风方向盘、高位布置全液晶仪表盘、战舰式电子挡把和工动座椅的组合,仿佛要将驾驶员和乘客带入星辰大海。另外,它还提供了64色动态氛围灯,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让沉浸式的体验效果更加到位。毫不夸张地说,这样的座舱规格甚至把很多比它高一级别的中型轿车给比下去了。
全液晶仪表盘的尺寸为10.3英寸,宽幅设计和高位布置让驾驶员能够更方便快速地捕捉到驾驶信息,提升了安全性。与此同时,它的显示效果比较优越,不仅很细腻,而且动态效果流畅度和防反光都无可挑剔。
中控液晶触摸屏的尺寸也是10.3英寸,采用悬浮式布置,并且向驾驶员侧稍微倾斜了一定角度,方便驾驶员查看和操作。屏幕很高清,操作时也相当灵敏快捷,功能方面更是走在前列,提供了高德地图、QQ音乐、唱吧、智能家居、主题换肤等诸多功能,还可以在应用商店和小程序里面体验更多功能,基本上了车就不需要玩手机了。
另外非常值得一提的是,UNI-V所搭载的IMS智能座舱交互系统同时支持全场景智慧语音交互、手势控制和Face ID人脸识别,让人车沟通无碍,提升便利的同时带来更多趣味。
音响方面,UNI-V高配车型配备了一套10扬声器索尼音响系统,让用户在车内看视频或者听歌时的享受提升一个台阶。要知道,同级别大多数车型都配备无牌音响,而且普遍是4-6个扬声器。
座椅部分,这套工动座椅采用质地良好的仿皮搭进行包裹,填充物的选择也恰到好处。至于功能方面,它可谓是大大超乎我们对一台紧凑型轿车的认知,最低配车型便提供主驾驶位电动调节,中配及以上车型是主/副驾驶位电动调节,1.5T高配车型甚至提供了主驾驶位加热以及通风,诚意不是一般的高。
UNI-V的车身长宽高分别为4680mm(4695mm、4705mm)/1838mm/1430mm,轴距尺寸达到了2750mm。正因如此,它的后排乘坐体验属于同级数一数二的水平,家用需求的消费者大可放心选择。
最低配车型便有一个普通电动天窗,其余车型则规格加码,配备大尺寸的全景天幕,充分照顾后排乘客的采光效果和视野所及。在当下,紧凑型轿车普遍还是以普通电动天窗为主,UNI-V背后的产品团队这么做,无疑是让消费者们喜闻乐见的。
UNI-V的后备厢采用了掀背式开启,在放取大件物品时可以更便利。另外,该车除了最低配车型以外,其余车型全都配备感应式电动尾门,平时使用省力且安静,双手提着东西时省去先放下东西的麻烦。
动力方面,UNI-V搭载1.5T发动机+7挡湿式双离合变速箱或2.0T发动机+爱信8挡手自一体变速箱。1.5T车型入门即是高规格,发动机最大马力为188PS,最大扭矩为300N·m,比本田思域的1.5T发动机和大众朗逸的1.4T发动机都要强劲不少;2.0T车型的发动机最大马力为233PS,最大扭矩高达390N·m,如此澎湃的动力输出搭配上爱信8挡手自一体变速箱高效且平顺的换挡体验,让如今市面上很多中型轿车有些颜面扫地。
底盘部分,UNI-V采用前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和后多连杆独立悬架的组合,并且还有底盘加强件,如此给力的硬件水平,使得这台车的行驶质感达到了紧实厚重的效果,兼顾了舒适和运动。另外,为了进一步满足用户的驾驶乐趣,这台车还提供富有新意的赛道模式。
安全和驾驶辅助方面,UNI-V全系标配6安全气囊、胎压显示、全速域自适应巡航、主动刹车、前碰撞预警、车道偏离预警、540°高清全景影像(含透明底盘)、360°行车记录仪这一系列功能,相当于最低配车型比同级竞品的高配车型还要丰富。
至于这台车的高配车型,则除了上述功能之外,还有智能换道、车道居中保持、并线辅助、开门预警、驾驶疲劳提示、APA6.0远程智能泊车系统等功能,达到了L2+级驾驶辅助的水准。
车型小结:UNI-V是近几年来最让人感到惊喜的紧凑型轿车之一,这款车在颜值、配置、实用性、驾驶性能等各方面都有显著的亮点,综合产品力几乎是越级的。可以这么说,它的出现,让不少被奉作标杆的同级合资轿车显得有些名不副实。
朗逸的外观设计分为常规版和星空版两种,常规版属于偏中庸的类型,前脸采用了长条幅式中网,共计6道镀铬饰条,有效地拉长了视觉宽度,但难免缺乏新意;后来加推的星空版采用点阵式中网和运动型前杠包围,看起来明显年轻化且精致一些。
车身侧面处,朗逸看上去中规中矩,没有营造俯冲的造型,也没有独特的装饰元素,非常低调朴实。车轮方面,它提供了三种不同大小的轮毂,分别是15英寸、16英寸和17英寸,尺寸越大,造型越酷。
车尾的横向贯穿元素比较丰富,包括线条、后雾灯、塑料装饰和镀铬装饰,所以看起来层次感很丰富,属于耐看的类型。
内饰部分,朗逸相比长安UNI-V有一定差距,但和同级别的合资车型相比,它的表现属于偏上水平,尤其是高配车型,因为采用10.25英寸全液晶仪表盘、12英寸悬浮式中控屏、触控式自动空调模块等元素,有效地提升了档次感。
除了最低配车型之外,其余车型都配备真皮材质包裹的方向盘,虽然造型比较普通,但手感没什么可挑剔的。
10.25英寸全液晶仪表盘的显示效果优良,它没有追求酷炫,而是以素雅示人,与此同时,橙黑配色很有质感,也很有品牌辨识度。
12英寸悬浮式中控屏的显示效果比较细腻,操作顺滑度也不错,功能丰富度方面则有些差强人意,不过好在,同时支持苹果CarPlay和百度CarLife。
中控屏下方的双温区自动空调控制模块为触控式,造型方面我个人很喜欢,使用起来也比较方便,局部进行了凹槽设计,并支持滑动操作,有利于驾驶者盲操作。
换挡机构是传统的机械式换挡杆,造型平平无奇,周围设置了一键启动、电子手刹、AUTO HOLD、自动启停等功能按键。
座椅方面,最低配车型为织物包裹,中配车型为仿皮+织物混搭包裹,高配车型为全仿皮包裹。座椅功能方面,只有1.4T动力版本的高配车型提供前排座椅加热和主驾驶位电动调节(8向,含腰部支撑)。
朗逸的车身长宽高分别为4678/1806/1474mm,轴距尺寸为2688mm,跟目前同级别普遍2700mm以上的轴距相比,它稍微吃了点亏,进而导致后排的乘坐空间处于劣势。另外,它后排地板中间凸起比较严重,难免给后排中间的乘客带来不适。
车顶处,除了最低配车型之外,其余车型都配备普通尺寸的电动天窗,虽然不及全景天窗或全景天幕讨喜,但对于这个级别的合资车来说也无可厚非。
动力方面,朗逸提供了1.5L发动机+6挡手自一体变速箱、1.2T发动机+7挡干式双离合变速箱、1.4T发动机+7挡干式双离合变速箱三种动力总成,最大马力分别为113PS、116PS、150PS,最大扭矩分别为145N·m、200N·m、250N·m。
在实际驾驶中,1.5L车型偏肉,急需动力的时候它总是显得慢条斯理。我个人推荐购买1.4T车型,其整个动力体验总体是令人满意的。
底盘部分,该车采用了前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和后扭力梁式非独立悬架的组合,调校风格明显偏向舒适性,包括转向系统也是轻盈舒适的,这点符合家用定位,但对于有驾驶品质要求的消费者而言,难免会觉得开起来乏味。
安全和驾驶辅助方面,朗逸全系标配6安全气囊、胎压报警和主动刹车,中配车型提供倒车影像和定速巡航,1.4T高配车型提供全速域自适应巡航。
车型小结:朗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国内紧凑型轿车市场的C位,在知名度、口碑影响力等软实力方面存在优势,但论产品力的话,它就比较中庸。这样的气质,决定了它适合那些比较在意品牌,而不太追求新鲜感以及驾驶快感,对配置要求也不太高的消费者。
轩逸的外观造型比朗逸要更年轻化一些,它采用V-Motion 2.0家族式前脸,并且有低趴的姿态、凌厉的线条和回旋镖式的LED前大灯组,于是显得比较动感、时尚。
车身侧面同样颇为凌厉,并营造出了俯冲的视觉效果,同时还可以注意到,它的C柱位置进行了黑色修饰,这又让它增添了几分时尚魅力。至于车轮部分,该车提供了16英寸或17英寸轮毂,造型中规中矩。
轩逸座舱的居家氛围很浓郁,但缺乏高级感,这一点明显不如前面两款车型。另外,它是以简单实用为主,座舱亮点方面有些乏善可陈。
仪表盘采用了最经典的双圆形机械指针设计,液晶屏部分除了高配是7英寸之外,其余车型只有4英寸。
最低配车型没有提供中控触摸屏,其余车型的屏幕大小为8英寸,分辨率和顺滑程度都表现一般。而功能方面,它虽然支持高德地图、酷我音乐、爱奇艺视频、语音控制等,但整体而言还是显得比较落后。另外,它原厂配备了内置行车记录仪,但使用效果一般。
除了最低配车型是手动空调之外,其余车型都是自动空调,这一点比只有高配提供自动空调的朗逸要厚道一些。
座椅部分,最低配车型为织物包裹,中配车型为仿皮包裹,高配车型为真皮包裹,座椅的乘坐舒适性也可圈可点,由此可见,轩逸还是相对保持着传统优势的。至于功能,只有高配车型的主驾驶位提供了主驾驶位电动调节(8向,含腰部支撑),没座椅加热是一个遗憾。
轩逸的车身长宽高分别为4641/1815/1450mm,轴距尺寸为2712mm,它的后排乘坐空间稍稍优于朗逸。
动力方面,轩逸搭载1.6L发动机+CVT无级变速箱的动力总成,最大马力为135PS,最大扭矩为159N·m,实际动力表现优于朗逸的1.5L车型,但远远达不到充沛的程度,比较适合佛系开车的用户。
底盘部分,它也是采用前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和后扭力梁式非独立悬架的组合,调校也是偏舒适性,但它与朗逸的区别在于,悬架初段提供了稍微更好一些的支撑性。
安全和驾驶辅助方面,轩逸全系标配6安全气囊、胎压显示和主动刹车,部分车型提供全速域自适应巡航、主动刹车、车道偏离预警、疲劳驾驶提示等,高配还有360°全景影像,所以这方面介于UNI-V和朗逸之间。
车型小结:轩逸虽然外观年轻时尚,但其他方面的表现就比较平淡。它跟朗逸一样,适合那些比较在意品牌,而不太追求新鲜感以及驾驶快感,对配置要求也不太高的消费者。
伊兰特采用了流体雕塑3.0的家族化设计语言,在前脸部分,锋利的线条搭配扁平化的造型,十分具有前卫感。大面积的中网配合段格式的镀铬饰条,显得个性而独特。两侧大灯组为不规则样式,内嵌的内折角式LED日间行车灯同样比较吸引目光。
侧面处采用了溜背式设计,搭配低矮的车身,让整车运动感比较强烈。车身腰线则将激进进行到底,多条锐利的腰线纵横交错,勾勒出多个块面,不过,大家对这样的设计处理褒贬不一。车轮部分,提供了16英寸或17英寸轮毂,后者采用五幅双色动感造型,与整车风格很搭。
来到尾部,该车采用了贯穿式LED尾灯组,内嵌灯组采用了现在最为流行的矩阵式布局,点亮后效果不错。而在尾盖上方,还将车身线条进一步延展,勾勒出微微翘起的小鸭尾。
伊兰特的内饰偏简约,造型设计比朗逸和轩逸更具新意。该车中配和高配车型配备10.25英寸全液晶仪表盘和10.25英寸中控触摸屏,副驾驶位左手边提供了一个把手,但其实这里更多的是起到美观作用。
方向盘为四辐式飞翼造型,除最低配车型采用塑料包裹之外,其余车型都是仿皮材质包裹,同时搭配了红色缝线,看起来比较时尚。
10.25英寸中控触摸屏的功能比朗逸、轩逸要强大,跟UNI-V相比则稍差一些。它的功能包括百度地图、百度CarLife、QQ音乐、语音控制、违章查询、智能家居、Blue Link车联网服务等等。
座椅部分,最低配车型为织物包裹,其他车型均为仿皮材质包裹,并且跟方向盘一样采用红色缝线来增强视觉效果。功能方面,中配和高配车型支持前排座椅加热和主驾驶位6向电动调节,再次彰显了韩系车的配置优势。
伊兰特的车身长宽高分别为4680/1810/1415mm,轴距尺寸为2720mm,在实际体验中,它的后排乘坐空间很可观,舒适性比较有保障。美中不足的就是,高配车型之外的其余车型没有配齐三个后排头枕。
由于这台车把更多的空间提供给乘坐部分,导致后备厢储物空间的容积表现一般,仅为474L,不过,它提供了尾门脚踢感应开启功能。
动力方面,伊兰特提供了1.5L发动机+CVT无级变速箱和1.4T发动机+7挡干式双离合变速箱两种动力组合。前者最大功率为115PS,最大扭矩为144N·m,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动力调校比较灵敏,所以它开起来并不会像朗逸1.5L车型那么肉;后者最大功率为140PS,最大扭矩为211N·m,动力储备比较充沛。
底盘同样是前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和后扭力梁式非独立悬架的组合,不过相对前面两款合资车来说,伊兰特这副底盘更有厚实感,走烂路时体验稍微比竞品更好。
安全和驾驶辅助方面,伊兰特全系标配6安全气囊、胎压报警和倒车影像(高配为360°全景影像+车侧盲区影像),高配车型拥有一套L2级别的驾驶辅助系统,功能包括全速域自适应巡航、车道居中保持、车道偏离预警、并线辅助、主动刹车、前/后碰撞预警、开门预警、疲劳驾驶提示等等。
车型小结:伊兰特虽然与朗逸、轩逸同为知名度极高的合资品牌车,但目前现代品牌的光环大不如前,导致伊兰特只能以低价高配来跟这些老对手进行竞争。如果你非常看重性价比和合资车身份,并且能接受伊兰特的外观设计的话,那么不妨考虑一下。
本文所推荐的四款各有优势,其中,上汽大众朗逸和东风日产轩逸很相似,它们的产品相对比较朴实无华,但凭借品牌影响力、车型知名度和终端优惠力度收获了一大波用户;的主要优势就是价格门槛比其他车要低,而且配置方面还算厚道;长安UNI-V(询底价查参配)是综合产品力最强的一款,所以该车上市不久后就实现月销量破万,今年10月份更是达到了15698辆,凭硬实力从合资品牌手里抢走了不小的蛋糕。